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硕硕士点“新闻与传播硕士(0552000)”依托四个本科专业和学术性硕士平台,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以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创意影像融合媒体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努力塑造中原品牌,突出本学科在新闻传播、政府信息传播和影像创作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特色,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在新媒体传播、口语传播、影像创作和传播方面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院具有完备的实践教学条件,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面积2059平方米;拥有两个电视演播厅、播音练习间、编辑工作站、无人机航拍等实验室。学院与中国影视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新华社河南分社、河南影视集团等多家媒体单位签订了校外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对于学生日常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指导方式采取“学界业界双导师制”。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由业界有实际从业经验并有教学能力的校外专家组成。
基于学院学科背景及专业发展的多元化原则,新闻与传播硕士设立新闻传播实务、影像文化传播、口语传播实务、新媒体传播、广告与时尚传播五个专业方向。
新闻传播实务。适应传媒现实,立足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导向、以全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为研究对象,探究媒介融合发展特征,关注新闻叙事艺术与文字、图像、影像、声音、数据等的实际应用和传播规律。
影像文化传播。本方向将从学理上分析当今影像文化与传播形态之间的关系,影像传播良好效果如何获得等,了解影像对于国家、地区、单位甚至个人发展所能够起到的良好传播效果。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制作影像作品的能力,范围涵盖影像创意、呈现、后期制作以及产品宣发等相应的产业环节;培养从事影像新闻采制、微电影、纪录片创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口语传播实务。本方向重点研究在各类媒体(含网络媒体)、语境、交际环境等不同场域中,以沟通、表达、协调、节目主持、现场报道为核心的口语传播行为,培养擅长人际沟通、团体与组织沟通、节目主持、现场报道、公共论辩、跨文化沟通的口语传播人才,以及在高度媒介化社会中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社群媒体进行口语化传播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新媒体传播。本方向重视人文素养与价值观塑造,也强调新媒体相关软件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旨在培养具备全媒体、跨学科的思维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学生需掌握传播学相关专业知识并系统地掌握新媒体与互联网相关理论,在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国情与传统的基础上,清晰地了解世界的前沿动态与趋向。
广告与时尚传播。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以广告与时尚在融媒体的传播为研究对象,探究广告与时尚传播的创意与传播特征,重点研究视频传播领域广告与时尚传播的新方式、新特点,关注广告、时尚流行的创意与传播规律。
科技与传播方向。将传播媒介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史作为传播实践发展的基本逻辑之一,通过纵向、横向两个方向系统深入研究传媒相关技术迭代的背景及规律,重点揭示科技与传播的关系,探究未来科技在传播实践中的应用可能。
跨文化传播。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传播数字化,研究中国文学经典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以及涉外旅游跨文化传播等,重点探究新媒体运用于中国文化境外传播的方略,对外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