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共赴黄河之约,赓续文化血脉———新闻与数字传播学院开展“行走黄河·文脉新生”实践活动暨启动仪式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3-26 [来源]: [浏览次数]:

3月25日下午,新闻与数字传播学院在郑州南裹头广场举行“行走黄河·文脉新生”系列实践活动启动仪式。黄河水利委员会首席专家、黄河水利出版社副社长岳德军,大河路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王东东,学院院长杨静,副院长蔡爱芳、刘念,各专业8名教师代表和37名学生代表参与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由蔡爱芳主持。

岳德军社长、王东东部长、杨静院长与师生合影留念

启动仪式:专家领航,共话黄河精神

岳德军首先致辞,他回顾了黄河的重要历史事件,从秦国掘堤水淹大梁城到黄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深入解读了黄河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数字技术记录黄河变化。王东东对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介绍了当地在黄河战略推动下、依托黄河文化打造多个文旅项目,有力促进了区域发展。杨静表示,此次活动是学院深化‘新文科’育人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黄河文化创新传播的再出发,鼓励师生肩负传承创新黄河文化的使命,运用新技术讲好黄河故事,并对同学们提出扎根人民、践行“四力”、守正创新展现文化魅力、知行合一提升专业素养的要求和期待。随后,刘念将象征着责任与使命的旗帜授予学生代表,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岳德军社长为启动仪式致辞

王东东部长为启动仪式致辞

杨静院长为启动仪式致辞

刘念院长向学生代表授旗

实地研学:触摸历史,感悟文化根脉

活动中,师生一行先后前往南裹头广场、花园口将军像、将军坝、引黄闸及镇河铁犀等处。黄河研究专家岳德军结合地理遗迹与文献资料,梳理了黄河沿岸的人文脉络与工程壮举,令在场师生深切感受到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在南裹头,结合黄河生态治理和保护工程,讲解了黄河治理的科技智慧;在花园口,通过讲述抗战时期“花园口决堤”事件,剖析了黄河承载的民族记忆与精神力量。同学们通过影像记录、现场采访、文化速写等方式,多角度挖掘黄河故事。2023级张同学感慨:“站在黄河边听讲解,那些书本上的文字瞬间鲜活起来,更深刻理解了何为‘一部黄河史,半部中国史’。”

岳德军社长在南裹头广场、花园口将军像、将军坝、引黄闸及镇河铁犀等处为师生讲解

创新传承:学院深耕黄河文化传播

此次活动是学院深化实践育人、聚焦黄河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育人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走访与专家讲解,引导学生以专业视角讲述黄河故事,赋能黄河文化创新传播。未来,学院将持续开展黄河主题研学、创意实践等项目,厚植青年学子家国情怀,为弘扬黄河精神注入新活力,为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培育青年力量。

近年来,学院将黄河文化创新传播作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打造了以省级黄大年式“黄河文化传播”教师团队为核心的教师梯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黄河文化相关教研、科研课题30余项,开发“黄河文化虚拟博物馆”等教学资源,师生用镜头记录黄河生态变迁和高质量发展,用笔触书写沿岸百姓生活,相关实践作品斩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60余项。(通讯员:蔡爱芳,吴怡)